湾区要设国家级协调机制
新闻来源: 文汇报 2018-03-09 16:29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昨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言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极具条件成为世界级湾区,但在当前「一国、两制、三关区」体制机制框架之下,存在会晤对话多多,礼节客套繁缛,务实推动乏力,整合机制缺失等局面。为此,他提出建立国家层面协调机制,由国家领导人牵头统筹协调大湾区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中遇到问题等六方面建议,推动粤港澳连手打造世界级大湾区。
王荣说,当前,全球经济总量约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聚集度高、经济潜力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整,极具条件成为世界级湾区。
支持先行先试 扩大双向开放
为此,王荣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建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机制。他说,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强化国家层面的协调,破解体制机制束缚。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调机构,由国家领导人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参加,统筹协调大湾区建设规划编制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政策措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王荣说,支持大湾区先行先试,在区域内进一步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畅通流动。改革口岸设置、验放等政策,提高货物和人员通关效率。推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建立安全高效便捷的综合监管新模式。支持广东自贸区设立自由贸易港,实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和更高标准的贸易监管制度。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与联通,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建设国际商业银行,推动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
推动协同创新 加强基建互联
「推动协同创新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是王荣提出的第三项建议。他提议粤港澳连手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大湾区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做实做强粤港澳高校联盟,加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消除科创资金流动障碍,促进科创人才更加便利交流交往。支持共建科技园和各类大数据平台,鼓励高校、研究机构在大湾区建立产业研究院、孵化器。推动国家和粤港澳三方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平台建设。
王荣还提出应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衔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三方面建议。他建议在大湾区共建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加强区域内机场合作;适当放宽港澳青年在内地购房限制,简化就业审批规定,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区,提供港澳模式公共服务,为港澳青年就业创造更多机遇;加强大湾区工商界、学术界和行业协会等合作交流,发挥各级政协大团结大联合功能,密切与港澳各界特别是青年社团的团结联谊,支持港澳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合力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